CBA十佳裁判榜单公布,其中包括闫军、张磊、杨宏峰等裁判的名字,引发了球迷评论区的热烈讨论:“这些裁判都很出色,但只选出十个太少了!”
这句反讽言辞背后揭示了CBA裁判界最令人匪夷所思的现实:争议越大,奖励越丰厚。
杨宏峰入选十佳裁判堪称黑色幽默巅峰。在青岛对广厦的半决赛生死之战中,他吹响了11次争议性哨声,挫败了青岛队的“黑八奇迹”。
球迷却调侃道:“没有他的黑哨,杨瀚森怎么可能参加NBA联合试训?”更加讽刺的是,被裁判逼到美国的杨瀚森,最终在NBA选秀中第16轮被开拓者选中。
展开剩余76%而闫军高达97%的正罚准确率,在山东球迷眼中却成为笑柄。
2018年季后赛山东对阵广厦时,他一场比赛中吹罚了山东队24次犯规,而广厦则只有14次。
一位山东老球迷在虎扑留下的评论得到了众多点赞:“每当他吹山东的比赛,我们就默认要少20分起步。”
裁判这份工作做得相当稳当。
在58名裁判中,真正专职的不到10%,剩下的85%都是“兼职大佬”,包括高校教授、公务员和国企员工,通过裁判比赛来增加收入。
武汉大学教授曾洪涛身兼FIBA技术委员头衔,却同时在CBA裁判中担任角色。
这种兼职模式直接影响到比赛结果。
在山西对北控的关键比赛中,裁判漏判了刘晓宇的恶意推人,却专注于洛夫顿的脚步是否走步;
而在新疆对上海的决赛中,裁判为弥补前述漏判,连续吹响“平衡哨”,被球迷批评为“牵强的区分表演”。
篮协也尝试改革。
今年季后赛引入了6位外籍裁判,却引发了更多荒诞的情景——在辽宁对新疆的比赛中,韩国裁判李景焕只能担任副裁,主裁郭楠直接否决了他的关键裁判建议。
“外籍裁判?只是提供技术支援而已!”某俱乐部经理在私下吐槽。
外籍裁判的处境比本土运动员还要艰难。
亚洲篮联规定只有亚洲裁判有资格执法,欧美高水平裁判无权进入。
印尼裁判在执法浙江德比比赛时,面对搓澡式的防守束手无策,赛后报告显示漏判率高达23%。
裁判圈中的情况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复杂。
想成为CBA裁判?先得遵守“籍贯回避”规定。
如山东籍不能裁判山东队比赛,北京籍则不得裁判北京队比赛,甚至要调查亲属籍贯达到三代。
因此,总决赛中常常出现班琦、乔龙升等老面孔轮番执法,球迷戏称之为“始终如一的班乔,不断更迭的MVP”。
这种封闭的体系导致了奇葩规则的产生。
裁判的晋升完全依赖于“师徒传承”,某北方球队主场比赛中,65%的裁判来自同一省份;
教练投诉裁判判罚反而被暗示“小心遭遇报复”;
更离奇的是,在过去三年中没有一位裁判因重大失误受到惩罚,反而将278万元罚款施加于教练们。
篮协的透明度改革变成了笑柄。
技术代表马立军对着辽宁主帅杨鸣喊“滚出去”,然而最终杨鸣被罚退场,而马代表却毫发无伤;
北京队在半决赛遭遇错误判罚,监评组虽然认错但只给出“赛后沟通”的解释。
网友尖锐地评论说:“裁判报告?简直就是洗白说明书!”
球迷的眼睛永远雪亮。
当技术台错误地判阿布都沙拉木犯规袭击时,裁判报告却坚称判罚合理;
而当杜锋违规冲入场地压力裁判时却免于处罚,特权阶级的印记深深地烙印在其中。
十佳裁判名单公布后,球迷们纷纷在评论区留言:“这些裁判都非常优秀,只选出十人实在太少了。”
发布于:广东省惠融配资-惠融配资官网-股市场外配资-最好的股票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